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Calligonum alaschanicum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0秒
阿拉善沙拐枣
Calligonum alaschanicum A. Los.
中国植物志>> 第25(1)卷 >> 蓼科 Polygonaceae >> 沙拐枣属 Calligonum

15.阿拉善沙拐枣 图版31: 4

Calligonum alaschanicum A. Los. in Bull. Jard. Bot. Prin. URSS 26 (1): 600. 1927; 植物分类学报24 (2): 101. 1986.——C. przewalskii A. Los. 1. c. 602. syn. nov.——C. rubescens auct. non Mattei; Сосков в Новости Сист. Высш Раст. 11: 104. 1974. p. p.

灌木,株高1.5-3米。老枝灰色或黄灰色;幼枝灰绿色。花梗细,长2-3毫米;花被片宽卵形或近球形。果(包括刺)宽卵形,少数近球形,通常长18-26毫米,宽17-25毫米;瘦果长卵形,向左或向右扭转,肋极凸起,沟槽明显;刺较细,每肋有2-3行,稠密或较稀疏,比瘦果宽度稍长至长过于2倍,基部微扁平,稍扩大,分离成少数稍连合,中部或中下部2次2-3分叉,顶枝开展,交错或伸直。花果期6-8月。

产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(马营坡)。生于流动沙丘和沙地上,海拔500-1500米。

我国特有种。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阿拉善南部腾格里沙漠。1927年A. Los.-Losinsk.根据H. M. Пржельский从内蒙古阿拉善南部腾格里沙漠采集的仅一号标本(1880, VIII. l5. 170号),建立了C. przewalskii A. Los.。原描述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:果实的形状和大小,果肋是否明显凸起,刺的长度、疏密和坚软,刺的行数和基部特征,刺分叉的部位及顶叉特点等。根据我们对阿拉善腾里沙漠的大量标本观察,均与本种的特征交叉出现和连续过渡,没有明显界线。故给予归并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8《中国植物志》第25(1)卷 128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
蓼目 Polygonales
蓼科 Polygonaceae
蓼亚科 Subfam. Polygonoideae
木蓼族 Trib. Atraphaxideae
沙拐枣属 Calligonum
刺果组 Sect. Medusa
图版31: 4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